2018已经过了大半,上半年核电取得了巨大进步,那么接下来的情况会怎么样呢?
一、从发电量看
2016年,我国核电发电量为2127.0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4.54%,达到历年新高;2017年中国核电发电量1007.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.71%,而根据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核电”或“公司”)统计, 截至 2018年6月30日,公司上半年累计商运发电量541.4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3.33%。
其中:秦山一核上半年累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比减少,主要原因为秦一厂30万机组实施十年大修及变更改造,工期较长。秦山二核、海南核电上半年累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比略有减少,主要原因为机组大修安排不同,同期内大修天数多于去年。
秦山三核上半年累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比增加,主要原因为机组大修安排不同,同期内大修天数少于去年。
江苏核电、福清核电上半年累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比增加较多,主要原因为田湾3号机组于2018年2月投产、福清4号机组于2017年9月投产,发电量增加较多。
漳州能源风电上半年累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期略有减少,主要原因为平均风速降低,风况差于去年。
辽宁核电光伏上半年累计发电量较同期减少,主要原因为今年光照条件差于去年。
二、从发电结构看
截至2017年底,全国发电量6.5万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5.9%。其中,火电增长5.1%,水电增长0.5%,风电长24.4%,太阳能发电增长57.1%,核电增长16.3%。。
根据《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(2011~2020年)》以及核电十三五规划,预判到2022年我国核电总体装机容量将超过6800万千瓦,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,2017~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在为13.25%,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。
而对于核电设备,根据我国目前在建和拟建核电站规划,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将出现核电竣工高峰期,核电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。
同时核电设备国产化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,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的国产化率平均达到70%左右。在核电设备部件中,反应堆压力容器、蒸汽发生器、对内构件控制杆燃料装卸料设备、一体化安全壳顶盖等均已实现100%国产化,国内厂商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。
相信在下半年核电将继续迎来大发展。